桔子网

网站首页 文案大全 > 正文

德川家康和丰臣秀吉95句精选

2023-07-02 03:07:14 文案大全 来源:元新文案网
导读 德川家康和丰臣秀吉 1、和德川家康相反,石田三成就是典型的官僚,而且是原则性极强的财政官僚。很多人都认为这是石田三成先天性格上的原因,如果从组织构成的原则来说,石田

德川家康和丰臣秀吉

1、和德川家康相反,石田三成就是典型的官僚,而且是原则性极强的财政官僚。很多人都认为这是石田三成先天性格上的原因,如果从组织构成的原则来说,石田三成的性格养成后天因素更重要。

2、关原战神小早川秀秋(剧照)其次是,当时的日本实际并未统一。当时日本依然是以武家(大名)占据主导地位,丰臣秀吉的江山怎么来的,还不是靠相互妥协质母嫁妹来的吗,实际上丰臣秀吉统治下的日本是一个火药桶,虽然大家表面上没什么意见。所以在以武士为主体的“幕府将军”制度才是符合于日本当时的环境,也能得到武士们的认同。因此德川家康有了丰臣秀吉这个失败的个案,立马选择妥协,立马选择成立幕府,保障武士们的权益,从而延续自家200多年的昌盛。

3、连后来人都能看到的问题,秀吉这样的精算师,是绝不会看漏的。

4、后来织田信长被大臣明智光秀逼得放火自尽,丰臣秀吉掌控了他的势力,德川家康没有得手,但也不能闲着呀,于是趁着丰臣秀吉收拾残局的这段时间,往东发展,扩大自己的领地。这时织田信长的另一个家臣柴田胜家和丰臣秀吉又开始了“互掐”,结果是后者胜利。说起来丰臣秀吉还挺忙的,之后他又和织田信长的次子织田信雄对决。

5、咸丰皇帝给年幼的同治选了八个顾命大臣。就算这样,他还是害怕顾命大臣们擅权,因此,又把朝廷印玺交给慈安、慈禧两宫,顾命大臣所有的政令,都要交给慈安和慈禧两宫盖章后,才能发出去。

6、三次屠杀奠定了织田信长的「残暴」印象。然而不难发现,信长对待其他大名却大多采用怀柔政策:对待著名奸臣松永久秀的背叛,他选择接受;征服越前国之后,他仍然允许原来豪族拥有当地权力;即便是羽柴秀吉擅自脱离阵线,造成柴田胜家大败于上杉谦信,他也没有给予处罚。

7、此战西军初占据优势,但后来,由于内部出现叛变的部队而迅速溃败。石田三成在逃亡中被捕,后在京都被斩首,支持丰臣家的势力受到毁灭性打击。

8、相对于信长给人有冷酷、虚无的印象,丰臣秀吉则给人有平易近人的亲切形象,在加上他以一介贫农子弟,能够攀升至权力的顶点,自然散发出一股草莽英雄的魅力。因此,饱受身份制度桎梏之江户时代的一般庶民,对秀吉的成功物语充满憧憬,并多少抱有秀吉情结。

9、后来,织田信长被明智光秀逼迫自焚后,当时德川家康确实想迅速掌控织田信长的势力。哪知道他慢了一步,织田信长重要的家臣丰臣秀吉捷足先登,掌控了织田信长的势力。这样一来,德川家康就没有机会了。

10、  可是我们又同时都很明白其实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本身就是属于敌对者的状态,说起来所谓的生死大仇其实是没有的;但是很明显在当时那个所谓的日本战国时代,遍地都是大名,就像是我们中国军阀割据一样的,相互攻伐、相互斗争,但不管怎么说从政治角度来看的话人家就是这样的,也就是说两个人算是竞争对手;谁赢了谁就能够成为日本的关白。

11、其实,在选丰臣秀赖之前,丰臣秀吉还是选过其他人当他的接班人的。由于丰臣秀吉和他的正妻宁宁不生育,与其他侧室也没生育,因此,丰臣秀吉早早就选定了宁宁的侄儿小早川秀秋为继承人。但是,不久,他和侧室生了个孩子,于是取消了小早川秀秋的继承资格。没想到这个孩子没养活,死掉了。因此,丰臣秀吉又选了自己姐姐的儿子丰臣秀次为继承人。然而不久,他的侧室又为他生了丰臣秀赖。因此,他再一次夺了丰臣秀次的储位,并且逼迫丰臣秀次切腹自杀。

12、沈有容就这样临危受命了。万历十二年,他受命以千总的身份镇守蓟镇的要冲燕儿河。到了那里以后,碰上了“难打的仗”。他刚着手布置工作,三千多鞑靼骑兵就杀来了,而这时候的沈有容身边只有二十九人。这样的仗,貌似岳飞都没法打。危急时刻沈有容当机立断,带领二十九个勇士躲入明朝要塞“空心敌台”之中,用火器射杀鞑靼骑兵。明史上说他操作火枪,在整整一天的战斗中一个人射杀了七十个鞑靼骑兵,虽然有夸大嫌疑,但他们挡住鞑靼骑兵却是事实。结束一天的战斗后,沈有容多处受重伤,从此名震全国。

13、但是,鉴于中、朝两国对于日本那只能用可怜来形容的了解程度,故他们的判断必须能够从日方史料处获得印证,才足以为据。

14、丰臣秀吉出生于尾张国爱知郡中村的一个贫苦农家(今爱知县名古屋市中村区),初名藤吉郎。父亲木下弥右卫门是织田信秀的亲兵,本为一贫困农户(有说法是下级武士),母亲阿仲是后来的大政所。父亲木下弥又卫门曾是织田信长父亲织田信秀的铁炮足轻。因在一场战斗中受伤致残,无法再上战场而回家务农,但不久就因伤重去世。无法生活的母亲带着七岁的丰臣秀吉和姐姐阿友改嫁给同村的男人竹阿弥。生下了弟弟丰臣秀长与妹妹阿旭(朝日姬)。(德川家康和丰臣秀吉)。

15、那么,除了以上材料之外,还有任何其他的材料,能够解释丰臣秀吉的动机,甚至于其对侵朝之役的看法吗?虽然似乎并没有能够直接说明这类问题相关材料,但是,侵朝日军的“古怪”行动,却为我们提供了解答这类问题的宪所。

16、此后的碧蹄馆之战,日军则以优势兵力重创了明军精锐,但自身也有较大损失。有台湾学者甚至认为日军死伤五千人左右。虽然日方所提供的战死120人的数据不大可信。但当时朝鲜人所留下的材料,也只认为日方人数为500-600人左右,恐怕日方伤亡达不到五千之数。

17、石田三成完全是被丰臣秀吉一手提拔起来的,整个家族可以说是和丰臣家荣辱与共。不但石田三成本人担任五奉行重任,石田三成的哥哥石田正澄也是秀吉安排的秀赖傅役。石田三成是丰臣秀吉检地政策和壬辰战争后勤事务的负责人,他的权势来源于此,他的失败也在这两项活动中埋下了祸根。

18、微博:@新华先锋,书友群:391804786

19、但是,实际情况和丰臣秀吉想的完全不一样。丰臣秀吉去世后,他所选定的那些大臣们,不是互相制约,而是为了争夺权力,打了起来。毕竟丰臣秀赖很小,管不了事,他们当然要争夺权力了。首先就是“五奉行”之一的石田三成不满“五大老”之一的德川家康,双方发生了关原合战。结果,以石田三成为代表的“五奉行”,败在以德川家康为代表的“五大老”手里,石田三成被处死,“五奉行”解体。

20、按一般人想法,这时候就应该立刻启程行军,回援京都。

21、由此,不难看出,丰臣秀吉入侵朝鲜的行动,尽管表面上疯狂,但实际上无论是追求的目标,还是其实际决策,都符合其在指挥了三木、鸟取、高松、小田原等一连串围城战时所表现出的精算师性格。

22、有一次,织田信长和德川家康被敌人包围了。在终被合围之前,织田信长决定逃跑,于是问手下,谁愿意留下来断后?无人应答,因为留下的几乎必死。连问几遍,德川家康说要不我留下吧。

23、- 闇(àn)然日章|成熟做人,从容处世-

24、然而巧的是,丰臣秀吉自己曾给其侄子关白丰臣秀次发过一封文书,曾提及要迁天皇于北京,自己坐镇宁波,由秀次主持日本事务等内容。故而,这份文书被中、朝两方的研究者屡屡提及,将之视为秀吉意图以朝鲜为跳板侵略明朝的铁证。

25、等到关原合战以后,明眼人一眼就看出丰臣家快灭亡了,家康随后建立了江户幕府,窃取了实权。从幕府建立的那一刻起,德川家康取代丰臣家的野心才路人皆知。

26、数百年后,德国军事专家梅克尔受日本邀请观看关原之战布阵图,看了没多久,他立即表示:西军(石田三成)必胜!

27、虽然在一开始的时候,德川家康与织田信雄(织田信长的次子)联合讨伐大逆不道的丰臣秀吉,打了几场漂亮的胜仗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但很快信雄迫于压力就投降了丰臣秀吉。另外,由于丰臣秀吉挟天皇以令诸侯,使得任何对于他的讨伐行为都可以说是不忠不义,这两点使得德川无法再打着“大义”的旗子征讨丰臣。

28、丰臣秀吉的检地政策有三个目的,一是清查各个外样大名的领地,从他们身上榨取大价值的供赋;二是把外样大名中富庶的领地(比如产银30多吨的石见银山,中日贸易的重要港口博多等)变更为直属于丰臣家的藏入地,由秀吉派出的直臣进行管理;三是对各个大名家的实力派人物进行拉拢。总之这个政策就是要从各个外样大名身上割肥的肉给丰臣家.作为该政策的实际推动者,石田三成自然是拉走了全日本大名的仇恨。所以大家不要奇怪毛利辉元为何身为西军统帅却作战消极,因为在石见银山的收益划分上,他也是受害者。

29、后来,丰臣秀吉在出兵朝鲜失败后,病死。德川家康就像司马懿熬死了曹操、曹丕一样,再也没有同级别的对手了,经过几年的明争暗斗,把丰臣秀吉留下的孤儿寡母以及一帮忠臣全部干掉,成为了后的赢家。

30、--------------------------

31、天正十四年(1586年)9月9日,“丰臣氏”也由此成为继“藤原氏”、“源氏”、“平氏”、“橘氏”等四大姓氏之后的第五大姓氏。

32、丰臣秀吉是低级的武士出身,父系的亲属只有一个弟弟丰臣秀长。丰臣秀长只有一个儿子丰臣秀保,还早死没有生育子女。丰臣秀吉的妹妹也没有生育子女,丰臣秀吉本人也是很长时间都没孩子。

33、然而,遗憾的是,自日军入朝至丰臣秀吉接受和谈。日方的硬仗败绩,只有小西行长的平壤之败。而平壤之战日军的损失,根据现有史料,多的记录也不过死亡1560人。

34、即在整个战争期间,明军与日军所进行的,规模比较大的野战,可谓是少的可怜。点来点去,唯有一个碧蹄馆之战。而即便是碧蹄馆之战,实际上也是出乎双方预料的遭遇战。甚至于,在第二次援朝,明朝联军兵分三路进攻日军时,日军也是据守倭城,并没有积极谋求与明朝联军进行战略决战。也即是说,自李如松入朝,到日本撤兵的数年间,日军都在避免与明军进行战略决战。

35、如果以当时两国的水师实力而论,明朝确实远远强于日本。这时候的明朝和葡萄牙等西方殖民者打了多年交道,海军装备早就鸟枪换炮了,无论是舰船吨位,还是火炮火力,都要远远压过日本。但是渡海远征不是小事。明朝上下都记着当年元朝征讨日本失败的前车之鉴。当年的元朝,各方面力量都远远压过日本,可两场台风刮过,就把元帝国的舰队刮没了。

36、天正十二年(1584年),与其合作的织田信长次子织田信雄联合德川家康反对丰臣秀吉,羽柴军便与两人展开史称“小牧·长久手之战”(こまき・ながくてのたたかい)的战事。天正十三年(1585年),丰臣秀吉进行四国征伐,降服长宗我部氏,同年降服越中国佐佐成政。就任关白(かんぱく)。

37、这份名单有意思的地方在于,这些出阵朝鲜的大名中,除了小早川隆景、岛津义弘、长宗我部元亲、九鬼嘉隆等少数几人之外,主要领军将领不是丰臣秀吉或其妻北政所的子侄,就是亲丰臣系大名的惣领。而总大将居然不是老将小早川隆景,而是丰臣秀吉一手养大的宇喜多秀家。

38、室町时代是指由足利式执掌的时期,其幕府位于日本京都。由于缺乏强大、集权的政府和体制,当时称为“大名”的地方领主间开始了无休止的权力斗争,国家也陷入内战。这就是1467年的应仁之乱,是战国时代的序幕。其中,织田信长是大名中为成功的一位,他擅长使火器。尽管一开始领地相对弱势,但在他高超而冷酷的指挥下,他们击败竞争对手,赢得了一场场胜利。1568年,他攻占了京都,并从足利家族中挑选足利义昭立为将军,1573年又将他赶下台,并在安土(Azuchi)建立了自己的基地。尽管没有采用将军称号,但信长当时已经站在了高权力的顶峰。

39、德川家康在当时也是强大的大名,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后,开始德川家康还和丰臣秀吉对抗,并打了几仗,但是当时实力已经差别太大,德川家康识时务,后还是向丰臣秀吉称臣。

40、面对前有大海后有高山的关东平原,家康立即着手开发和建设,不久之后江户城拔地而起,这也就是而今东京的前身。待到丰臣秀吉一命呜呼之时,关东地区早已变成一座巨大的粮仓。以此为基础,德川氏向丰臣家的后人发起挑战,关原一役石田三成精锐丧尽,大阪陷落变成时间早晚的问题。

41、在位时实行的刀狩令、太阁检地等政策具有划时代意义,对日本社会由中世纪封建社会向近代封建社会转化有一定成就。在位后期逐渐变得昏庸多疑,并发动文禄庆长之役,后病逝。

42、德川8代将军,德川吉宗(剧照)以至于当年的石田三成为了忽悠小早川秀秋的出战关原合战, 还以关白来诱惑他,但关白这种虚位根本对当时的大名们没有任何吸引力,小早川秀秋还恼怒石田三成拿关白来拿他寻开心,转头就投入德川家康的怀抱。

43、四番隊毛利勝信(森吉成)、島津義弘、高橋元種、秋月種長、伊東祐兵、島津忠豊

44、是1590-1598年期间日本的实际统治者,担任关白,后担任太政大臣,获赐氏姓丰臣,被称为“太阁”。

45、天正十年(1582)6月2日,明智光秀发动兵变,在本能寺杀死织田信长。巨人陨落,留下的不仅是悲痛,更是机遇:谁能为主君先行报仇雪恨,谁就在日后占据先机,谁就能继承织田家大业!

46、但在即将一统全日本前夕,于京都本能寺被心腹家臣明智光秀谋反而切腹自杀,结束了辉煌的一生。

47、虽然石田三成这人在行军打仗上缺乏经验,但布阵还算是极其讲究:主力部队在宽正面均匀布防,一万五千小早川秀秋的部队在南部寻机进攻,更远的东南部还有毛利家一万七千兵马。整个阵形如同口袋一样,中间套住了东军(德川家康)的必经之路。只要袋子一收口,东军马上就会玩完。

48、内容编辑/视频制作/社交媒体运营…click!

49、这一情况到了战国时代更加危险。天文年间(1532~1555),净土真宗本愿寺派早已成为战国大名,领地以石山本愿寺为中心,以纪伊国、伊势国长岛城、加贺国、越前国等地为辅助。由于宣扬众生平等,信徒广播于各个角落,只要本愿寺中央一声令下,他们就会在地方形成暴动。大多数大名都与本愿寺修好,以求免于动乱,但织田信长却不能容忍他人酣睡在自己的卧榻之旁。

50、不管怎么说,筑山殿和德川信康毕竟是自己的老婆孩子,照一般的情形,德川家康无论如何是应该保护自己的老婆孩子的。可是,由于筑山殿是织田信长过去的敌人今川义元的养女,现在又说他们倒向织田信长现在的敌人武田家族。如果德川家康争辩,织田信长必然会怀疑德川家康,必然和德川家康反目成仇。就德川家康当时的实力来说,他是还没有足够的能力与织田信长对抗的。所以,德川家康没有维护筑山殿,而是立刻下令把她杀死,而德川信康也只得切腹谢罪。

51、这也代表了现在的人们对于草根英雄的崇拜,也代表广大的没有什么生活背景的人们的个人意愿,因为这绝大多数人是和秀吉一样的”草根”。这点才是秀吉在日本国人心目中拥有崇高地位的主要原因。

52、丰臣秀吉出身无法冠姓的下层阶级,和宁宁结婚后才自称“木下”。幼年时期取名为日吉丸(ひよしまる),仕于织田信长成为武士之后改名木下藤吉郎(きのしたとうきちろう),绰号猴子(见于《太阁素生记》,据说因其自幼生活艰辛、营养不良而身材矮小且形容委琐,酷似猿猴,因此被称为猴子)、秃鼠(见于织田信长给宁宁的书信)。

53、6月3日,秀吉得知消息,4日清晨立刻以严格条件逼迫毛利家议和,下午签约完毕。

54、九番隊豊臣秀勝、細川忠興、長谷川秀木村重茲ほか

55、后来在小田原城的北条氏公开进攻真田家,违反了丰臣秀吉的法令,于是丰臣秀吉号召日本诸侯围攻小田原城,后来德川家康也学着丰臣秀吉带人围攻打丰臣家的大阪城。但是这也显示出了一点,那就是丰臣秀吉对于大名的控制力远远不足,所以对于攻打一个北条氏也是显得很吃力。

56、庆长五年(1600)6月,德川家康出兵征讨上杉景胜,7月途经下野国小山,得知石田三成纠集毛利元就举兵反对德川家,旋即召开军事会议。家康表示:参军众将的亲属都被囚禁在大阪城,如果大家希望离开,他绝不会强迫留下。这一招欲擒故纵让丰臣武将感激涕零,福岛正则、池田辉政、细川忠兴、黑田长政这些武将中坚都表示绝不离开,山内一丰甚至将自己的挂川城领地奉献给德川家。

57、然而,由于相关史料的匮乏,这一问题长期以来并未能够获得的解答。而对于此,笔者实际上也未能掌握比他人更多史料,故而也很难对该问题进行笃定的解答。

58、一番隊宗義智、小西行長、松浦鎮信、有馬晴信、大村喜前、五島純玄

59、等了几个月,一直等到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的春节都过了,却一直没有接到指令。又等了几个月,望眼欲穿的沈有容总算等来了指令:别忙活了,日本鬼子投降了。

60、好在接替沈有容担任福建巡抚的徐学聚也深知沈有容有才干。朱运昌过世后,沈有容一度心灰意冷,想回家侍奉老母。徐学聚知道后再三挽留,诚恳攀谈,终感动了沈有容。而这件事情,却成了后来他一生难以释怀的恨事。沈有容在福建又镇守了两年,本来有机会请假回乡探母,却又赶上荷兰侵犯澎湖。沈有容以重兵御敌,怒斥荷兰入侵,逼退荷兰舰队。紧接着他官升浙江参将。虽然福建巡抚徐学聚一再挽留,但沈有容去意已决:他已经整整十一年没有见过母亲了,他真的想借机会回家探母。可还没动身,丧讯就传来了:沈有容的老母病逝。为抵御外敌入侵而呕心沥血的沈有容终没能见到母亲的后一面。

61、如果从今天的角度看,能够养育东京这样国际化大都市的平原地区是任何一个大名梦寐以求的封地,但当时家康的心中却掠过一丝阴沉。不过丰臣氏并没有觉察出来,以“善忍”著称的家康终究没有表露出任何不满,反而立即动身,潜心经营关东。

62、“纯粹”的沈有容,在放弃了考武进士的机会后,在明朝边防重镇之一的蓟镇,做了一个旗牌官。这个官职听着很威风,京剧里时常露脸,但实际上就是一个传令兵。沈有容投军的时候,是万历七年(1579年)。当时蓟镇的总兵是戚继光。在他的镇守下,多次挫败蒙古人入侵。北边的蒙古部落被打得稀里哗啦,别说入侵,连靠近蓟镇边境的胆子都没有。蓟镇也就好多年没仗打。军人是要靠打仗立功的;没仗打,也就意味着没有立功的机会。立不了功,升官也就没有希望。

63、阳明心学 | 止学 | 棋道 | 茶道 | 熊猫思维 | 中医

64、而且,德川家康虽然和织田信长友好,但并不是完全臣服于织田信长,他其实还在和织田信长明争暗斗。总之,他基本上保持着一种较为独立的姿态。

65、晚年的沈有容在天启年间还曾调任北方,担任山东副总兵,期间做的另一个重要的事,就是帮助家贫的戚继光一家,刊刻了戚继光的文集。两位同样因抗倭而名扬四海的军人,在早年蓟镇短暂的“人生交集”后,却用这种方式联系到一起。天启四年(1624年),六十七岁的沈有容在山东任上退休,三年后去世。他的八个儿子中,有三个后来牺牲在明末抗击清军入侵的战场上,可谓满门忠烈。

66、对于日本的大名们,丰臣秀吉没有能力处理,他只是强的那个,但是他没本事全部将大名清洗一遍,毕竟师出无名,容易被人反感,然后掀起反丰臣的运动,于是对于强大的大名,他的选择是巴结和制衡,他对于德川家康只能巴结和制衡,然后等待德川家康造反,然后他在带人收拾家康,但是家康一直没造反,生生耗着丰臣秀吉,甚至后成为了丰臣秀吉的托孤大臣。

67、到了姬路城,秀吉一边休整,一边给属下分发赏金,一边给近畿一带织田家臣写信,声称织田信长逃出升天,希望大家跟着自己一起干掉叛徒明智光秀。就这样,秀吉将姬路城到京都之间的主要城池都疏通好,9日早上继续行军,11日早上越过八十公里到达尼崎城,距离京都只有四十公里了。

68、这场战斗结束之后,出现了一段被历代史家记录的感人的一幕:台湾少数民族扶老携幼,箪食壶浆,迎接大明海军的到来。一直在台南率领乡亲们殊死抗击倭寇的台南少数民族领袖大弥勒,率领部众们犒劳明朝大军。他流着泪说:“今终见王师,死无憾也!”是的,关于这一天,饱经磨难的台湾百姓等得太久了。

69、从一介下级武士一跃成为「天下人」,丰臣秀吉的一生无疑是波澜壮阔。但考察其一统天下的原点,却发现居然是两场「赛跑」——一次进攻明智光秀,一次进攻柴田胜家,而两次赛跑都不是傻跑,而是有规划的冲刺。

70、本愿寺当然不会善罢甘休,元龟元年(1570)9月,本愿寺发布檄文,宣布信长为「佛敌」,各地僧众立刻四起,同时朝仓、浅井进军京都,与比叡山僧众结成一体,织田家只得假借天皇之命暂时议和。

71、沈有容化悲痛为力量,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打倭寇上,只要是从他防区过的倭寇,基本别想活。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日本再度侵扰台湾、澎湖、金门等地。在时任福建巡抚的黄承玄百般邀请之下,沈有容回到了福建,担任水标参军,第二年就打了个漂亮仗,将企图进犯台湾的倭寇明示有道部三艘战船全部捕获,且自己的部队不伤一人。这场酣畅淋漓的大胜后,福建百姓在莒江立碑纪念。

72、领导很气愤,将军很憋气,后面就该办事了。朱运昌随即密令沈有容:跨海东征,把这股倭寇干掉。话容易说,事可不容易做。在沈有容之前,明朝政府军所有的水师将领,也只有俞大猷曾有一次渡海东征台湾的壮举。就那一次,还因为不熟悉水道,到了基隆就跑回来了。而这一次倭寇的流窜路线,和当年的林道乾一模一样,就是驻扎在水道纵横的台南。也许是认定了明军不敢来,这拨倭寇在台湾异常嚣张,四处奸淫掳掠不说,还向路过台湾的各国船只强征税费,理由是你过了我的地盘就要交钱。此时的福建已经是外贸大省,海上贸易是重要税收。不解决掉这股倭寇,福建的经济要受严重影响。要解决他们,就要渡海。谁去?

73、于1568年至1582年间,作为掌握日本政治局势的,推翻了名义上管治日本逾200年的室町幕府,并使从应仁之乱起持续百年以上的战国乱世步向终结。

74、那么就当时而言,丰臣秀吉所面临的问题或者说困境何在呢?

75、就在沈有容凯旋的时候,他才知道一个噩耗:一直赏识重用他的福建巡抚朱运昌过世了。跨海东征的日子里,朱运昌一直牵挂着前线战事。当时风暴大起,前方战事不明,朱运昌焦虑不已,身染急症,临终之时依然对台湾战事念念不忘。朱运昌的过世对沈有容是个沉重打击。他原本就是个只知埋头苦干却不会处事的人,好不容易能遇到一个赏识自己的领导,但命运给他开了这么一个玩笑。朱运昌过世后的那些天,沈有容多次痛哭失声,甚至哭至昏厥。这位沙场上血染战袍却不流泪的铁汉也动了真情。

76、织田信长:幼名吉法师,出生于尾张国的胜幡城或那古野城(今爱知县西部名古屋市),日本战国时代到安土桃山时代的大名、天下人,“日本战国三杰”之一。

77、不过,德川家康也没有闲着,他利用丰臣秀吉收拾织田信长死后残局的机会,坚持往东发展,把三河、远江、骏河、甲斐及信浓南部地区纳入自己的地盘,让自己的势力得到进一步加强。

78、但是德川家康有个好听的外号,叫做德川老乌龟,说的就是他很能忍,于是他生生耗死了丰臣秀吉。而且丰臣秀吉的儿子年幼,导致权力在其昏庸的母亲手中,后来德川家康通过关原合战消灭亲丰臣秀吉的石田三成,再通过大阪冬、夏之阵消灭了丰臣家。

79、在本文的后,如果你想问我,德川家康的成功秘诀是什么(貌似现代人很喜欢问这种问题,都太想成功了),那么我很认真地告诉你,没有别的,就一句六字真言:活得久、忍得住。Goodluck!

80、丰臣秀吉出身寒微,却努力奋斗,建立了统一日本的丰功伟业,困于自己的出身,他一生都在拼命地证明自己,却在事业的高峰错误地发动了对明战争,这场战争终成为对他的致命打击,使得他一生功业化为乌有,身死族衰,他也因此成为一个悲剧英雄。

81、织田信长是战国时代中晚期强大的大名,年轻时织田信长家族势力要强于德川家康家族的势力,所以迫于压力,德川家康的父亲曾将德川家康送给织田信长的父亲做人质,所以织田信长和德川家康小时候算是一起长大的。

82、天正十一年(1583)羽柴秀吉与织田家首席家臣——柴田胜家对峙于近江长滨城北部的贱岳地区,织田信长第三子织田信孝举兵支持柴田胜家,这无疑是在羽柴秀吉背后捅了一刀子,秀吉主力离开战场。柴田胜家认为这是一个好机会,4月20日中午派遣佐久间信盛为先锋进攻羽柴军阵营,不到一下午就接连占领了两个山头。

83、同年,羽柴秀吉、柴田胜家、丹羽长秀、池田恒兴四人在清洲城开会商议织田的继承问题,结果丰臣秀吉在得到丹羽长秀、池田恒兴支持的情况下压制了胜家实际成为织田家的掌权人。

84、乌龟是中国玩家对德川家康的叫法,日本人是叫他狐狸的。

85、德川 家康(日语:とくがわ いえやす,英语:Tokugawa Ieyasu;1543年1月31日-1616年6月1日),日本战国时代三河大名,幼名竹千代。江户时代第一代征夷大将军,日本战国三杰(另外两位是织田信长,丰臣秀吉)之一。日本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86、更何况,与崇尚文治鄙视武功的中原王朝不同。在日本,没有足够的武功以确立武威,终究难以服众人。以德川家康的实力,真的被派去朝鲜,即便不可能获得大胜,也绝不至于大败而伤筋动骨。由此不仅不会消耗德川氏的军事实力,反而还会强化其威望,更为威胁到丰臣氏的统治。

87、要解答这一问题,首先不得不讨论的,便是丰臣秀吉发动侵朝战争的真实动机为何。就当时明、日、朝三方所留下的史料来看,明、朝两方对丰臣秀吉侵朝动机的判断,比较一致,皆为“倭寇之图朝鲜,意实在中国。”

88、今天我们想给大家讲一讲英语中来自日语的单词。我们知道tycoon这个词指大亨,其实它来自日语Taikun,就是我们都知道的“太君”。还有表示天气的:tsunami,海啸。Typhoon,台风。还有日本的国花,樱花,sakura。寿司,sushi。漫画,manga。近几年兴起的人工智能,谷歌公司的alphago,阿尔法狗,其中的go就是来自日语,围棋。还有网上很火的emoji,颜文字。

89、但是新成为军团长的丰臣秀吉在织田军团中的地位很低,很多织田信长的大将都看不起他,比如说柴田胜家,根本没把这小子当一回事。这个时候丰臣秀吉的角色就是日本强大名中的低贱的军团长。

90、经过织田信长全方位打击,天正八年(1580),本愿寺十一代法主显如宣布离开石山本愿寺,织田信长终在这场战争中取胜。

91、那么,原本想得好好的政治体制,为什么却没有按照丰臣秀吉设计的剧情往下演下去呢?

92、而沈有容的机会,也就因为这次“接着打”来了。

93、按照日本有关史料的记载,当时的德川家康,在征服了琉球群岛之后,就动了征服台湾的念头。万历三十年(1602年)十一月,德川家康经过精心准备,派出了由七艘战船组成的远征舰队。之所以才用了七艘,一是觉得台湾主要是老百姓,比较容易对付;二是这场战斗是以偷袭为主,舰队太大容易暴露目标。关于这支水军的头领,日本史料的说法大都含糊其辞,不过从后的战果看,大概是不好意思说。让他们“不好意思”的人,就是沈有容。

94、“关羽“和“将军”之争其实关白也是日本在大化改新的时候通过遣唐使拿回去的舶来品,“关白”早出自《汉书·霍光金日磾传》“诸事皆先关白光(霍光),然后奏天子”。汉代那个时候的关白实际上就是皇帝的近臣,代替皇帝统管百官的意思,一般都是实权人担任。而到了遣唐使拿回去之后,“关白”就成了日本朝廷“宰相”的统称,而且不是谁都能担任,主要为藤原氏的后代——五摄家(一条、二条、九条、近卫和鹰司家)出身的人担任。所以关白一直被公家把持,但到了平安朝后期,“武家”上台,没有实力的公家的日本朝廷以及关白也成了摆设。


版权说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标签:

下一篇:没有了



热点推荐
热评文章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