桔子网

网站首页 文案大全 > 正文

论语文言文62句精选

2023-03-08 04:03:12 文案大全 来源:元新文案网
导读 论语文言文 1、A.(甲)文中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强调时间流逝,生命短暂,要珍惜时间。B.(乙)文中演化的成语“一曝十寒”,比喻勤奋的时候少,懒怠的时候多,没有恒心。C.

论语文言文

1、A.(甲)文中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强调时间流逝,生命短暂,要珍惜时间。B.(乙)文中演化的成语“一曝十寒”,比喻勤奋的时候少,懒怠的时候多,没有恒心。C.(甲)(乙)两文所选的言论都只是强调做学问时应有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D.(甲)(乙)两文孔子与孟子同为儒家文化的大师,都推崇“仁”的思想,认为“仁”即“爱人”。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始。译文:      

2、阅读⑦、⑧章,概括“君子”与“小人”有哪些不同?

3、择其善者而从之(古义:优点;今义:善良的人)

4、✦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5、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6、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7、(5)传不习:传(动词用做名词),旧注曰:“受之于师谓之传。老师传授给自己的。习,与“学而时习之”的“习”字一样,指温习、实习、演习等。

8、——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好的方面(优点)来学习,如果也有他们不好的方面(缺点)就加以改正。”(论语文言文)。

9、第1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对于知识,“学”只是一个认识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必须“学”与“习”统一起来。

10、孔子说:“军队的主帅是可以(被)改变的,平民百姓是不可以改变志向的。”

11、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如果看到他们的缺点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像他们一样的缺点,若有,要一起加以改正。”(论语文言文)。

12、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13、又说:“三个人一块儿走路,其中就准有我一位老师。”((见《论语·述而》篇,第二十二章。(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4、做人方面:应该加强品德修养,使自己全面发展,提高自身素质,坚守自己的志向,珍惜时间,多进行自我反思。

15、(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用于学习、工作或其他

16、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17、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18、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19、(答题思路)A、B、D项分析正确。C项“策”是竹简。古代用竹简书写,一策相当于我们今天说一页。不是马鞭。故选C。

20、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21、(答题思路)①句中重点词:罔,迷惑;殆,疑惑。句意为: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

22、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23、⑤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

24、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25、(答案)D C C①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②学问之道没有别的什么,不过就是把那失去了的本心找回来罢了

26、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27、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适从。”

28、(方法引路)结合自己掌握的知识,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

29、(解释):温:温习;故:旧的。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30、本段理解:孔子说这段话意思是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要有诚实、谦虚的态度,不要不懂装懂。

31、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将富贵比作浮云,表现了孔子淡泊富贵的高尚品格,在物质利益面前,孔子保持了超然、独立、高尚的人格和旷达的精神,坚持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取向。这句话对消除当今社会上的一部分人为谋取利益而不择手段、害国害民的弊端,具有重要的意义。

32、让我来教教你吧,你可懂得这个道理?(杨润根《发现论语》)

33、(方法引路)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34、子贡曾说:“我不愿意别人对待我的,我也不要照样对待别人。”孔子便说:“赐呵,这不是你现在能做到的!”(见《论语·公冶长》篇,第十二章。(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35、(方法引路)结合自己掌握的知识,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

36、传(chuán) 逾(yú)   罔(wǎng)  殆(dài) 

37、(我)教给你的,(你)懂得了吗!(薛金星《中学生教材全解》)

38、✦吾:人称代词,我。✦日:每天。✦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泛指多次。一说,实指三个方面。省,自我检查、反省。✦为人谋:替人谋划事情。✦忠:竭尽自己的心力。✦信:诚信。✦传: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3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40、子贡问道:"有没有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呢?”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字吧!自己不喜欢的事物,不要强行加于别人身上。”

41、  ⑻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42、曾子说:“我每日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4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44、D.两个“矣”都是助词。选项加点词意思相同。

45、 成语归类:不亦乐乎、一日三省、三十而立;而立之年、四十不惑、从心所欲、温故知新、耳顺之年、箪食瓢饮或陋巷箪瓢、乐在其中、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善而从、饮水曲肱

46、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47、录:凡是人名、地名、朝代、年号、官名、书名等专有名词,都可照原文抄录。此外,古今词义一致,人们熟知的词,如“山”、“火”、“车”、“问”、“逃”等,也无需翻译。

48、(考点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辨析能力。

49、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后,方位名词代理活用作状语。

5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51、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52、学而不思则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53、学习方面:作为学生,不应死读书本,应该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54、第四则是学习态度,强调学习要和思考相结合,阐明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

55、⑦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56、“耳顺”一般而言,指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人到了六十岁,不管听到什么样的话,都能够大限度地尊重他人,这是一种悲悯之心,是外在的天地之理与内心的融合。有了这种融合,才能达到孔子所说的“从心所欲,不逾矩”。当所有的规矩已经变为你的生命习惯时,你就能够做到从心所欲,这可以说是每一个生命所追求的高境界。

57、第③章中说明君子注重提高自身修养而不重名望。

58、上面三个语段都讲到了“信”。请你结合语段内容,用自己的话分别说说曾子、元方和诸葛亮所说的“信”具体指的是什么。

59、   孔子说:“懂得某种学问和事业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把研究这种学问和事业作为快乐的人。”

60、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61、还说“我知道什么?我什么也不知道。有人来问我,我也是空空的。但我一定把人们提的问题弄清楚,我尽我的力量帮他思索。”(见《论语·子罕》篇,第八章。(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版权说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标签:

下一篇:没有了



热点推荐
热评文章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