桔子网

网站首页 心情说说 > 正文

道宣律师与窥基大师的故事(窥基大师的故事)

2023-08-25 09:08:59 心情说说 来源:元新文案网
导读 1、窥基大师的故事 三车和尚。相传玄奘大师去印度取经,渡过一高大雪山。有一位老僧在修行禅定不知多长时间了,头上身上都已长满了野草,肉身已经坏死。玄奘大师拿出引磐在他
1、窥基大师的故事

三车和尚。相传玄奘大师去印度取经,渡过一高大雪山。有一位老僧在修行禅定不知多长时间了,头上身上都已长满了野草,肉身已经坏死。玄奘大师拿出引磐在他耳边敲了三下,叮叮叮僧人随之出了定来。一睁开眼,茫茫然看见玄奘大师也是出家之人,就问"你是谁?是释迦摩尼佛让你来找我的吗?"玄奘大师不禁一愣说"我是玄奘,您在此入定多久了"。老僧说"我在此修行禅定也不知多久了,就是一直在等释迦牟尼佛出世,跟着佛陀一起弘扬佛法"。玄奘大师说"释迦摩尼佛已经了,僧人不禁直呼"可惜我错过了好时机。接着说"那我继续禅定等弥勒佛出世,跟他一起弘法"。玄奘大师看他道心坚定,弘法意愿强烈就说"不用再等了,弥勒佛出世还要56亿年时间长!而且到了那个时候,又有谁来叫醒你?不如你跟我一起弘法"。僧人说"好,那就不等了,现在我就去弘法"。玄奘大师说"你的肉身已经坏死,弘法也不方便,要不你先去东方找红墙绿瓦处投胎,等我从印度回来,你做我弟子,我们一起弘法"。老僧点头,按照玄奘大师的指点往东方投胎而去,等待大师归来。这位僧人一路向东,果然看到一处红墙绿瓦处连绵一大片,就急忙投胎转世。18年后玄奘大师从印度学成归来,看到皇上的时候就说"恭喜皇上,贺喜皇上18年前喜得太子"。皇上一愣说"18年前没有太子呀"。闻听此言玄奘大师不由感到奇怪,就把他在雪山遇到僧人僧人到此投胎转世的事告诉皇上,随后玄奘大师入定观看因缘,对皇上说大臣尉迟恭家有一公子出世。皇上一问确有此事,就传旨让这位公子进宫。玄奘大师一见到这位公子,就哈哈大笑道就是他,就是他。原来玄奘大师是让僧人生于皇家做太子,岂知僧人投错了胎,生于王公大臣家了。玄奘大师找到窥基后,就去与尉迟恭说此时因缘,尉迟恭知道后就说竟然有如此因缘。就让他跟你一起去弘法吧,只是不知此子是否愿意。窥基虽然是僧人转世,但也有入胎之谜,已经记不得前世今生了。窥基转世身于王公之家,身为公子生活条件优越,那是一个整天吃喝玩乐,而且飘渺,相貌堂堂一表人才深得宠爱。窥基听说大师要让他出家,一万个不乐意,坚决不从。尉迟恭本身也不舍得,就对大师说"此子可能不是法器,不是可造之才"。玄奘法师心中有数,又去找皇上把此事说了,"此子定为法器,如能出家必然有一番大的作为"。并请皇上帮忙劝说,皇上一听直接下旨着窥基出家。随玄奘法师弘扬佛法,皇上下了旨,窥基没办法。但内心又不甘,于是他对皇上说"皇上下旨窥基在家,窥基不敢不从。但窥基从小放纵惯了,一下突然出家很不习惯,皇上说是会不习惯可慢慢就习惯了。窥基说我有三个要求,满足了我就出家,不能满足我宁死也不出家。皇上说你说一说有什么条件,窥基就说了"我喜欢喝酒吃肉,还喜欢美女所以出家可以,我不管到哪里,都要一车酒一车肉一车美女跟着供我享用。皇上听了莞尔一笑,二话没说就同意了。其实玄奘大师早就告知皇上不管窥基提出什么条件。尽管答应无妨,窥基无法,只好老老实实出家。但内心真的不服啊。出家那天真的准备了三辆车,一车酒一车肉一车美女,跟在他后面一起出家。到了寺门口,玄奘大师知窥基来了。命令敲钟,钟声一响,窥基顿觉醍醐灌顶,前世一切历历在目,往昔所修善根浮现。不觉惭愧无比,又信心百倍挥手让车辆返回,只身出家,精进修行,终成为一代大家。

2、道宣律师与窥基大师的故事

显庆五年(公元660年)正月初一,玄奘在玉华寺译场正式启译二十万颂的《大般若经》。在座的除他之外,还有十四名僧人,这是他提前确立好的翻译阵容,其中笔受七人:大乘钦、慧朗、道测、窥基、普光、嘉尚、神皎;缀文三人:玄则、神昉、靖迈;证义四人:誓通、慧贵、神泰、慧景;玄则制序。清幽的香气,伴随着一缕白烟在译场中缭绕,玄奘的目光在这轻烟中依然明亮幽深,他对这些挑选出来的助译者们说:“佛陀用了二十二年时间,不厌其烦地讲说般若,是相信只有开启般若智慧,才能洞彻宇宙人生的真理,终迈向觉悟的佛果。玄奘一直想要翻译这部大经,却总是顾虑重重,担心完成不了。但是此经一旦译成,实为我中原佛子之大幸。玄奘愿将此生命留在译场,留在这座伽蓝之中。也希望诸位同修能够和我一起勤加努力,勿辞劳苦。”众僧一起合掌,称颂佛号。

3、圆测大师与窥基大师哪个厉害

《西游记》中观世音到大唐寻找取经之人,并点化唐僧的事情其实是有原型的。在玄奘大师发心到印度求取经典的时候,未启程之前到四川空惠寺,在那里他遇到一位生病的出家人,这位出家人赞叹他的发心,并说自己就是来自印度,并向他描述了,十行程,不但要翻山越岭,还有种种人为障碍,种种艰难险阻。随后,这位出家人说,我有“三世诸佛法门心要”如果你受持这个法要,可保你一路平安。玄奘大师当然欢喜,当天夜里就请这位出家人传授法要,得到了梵语口授“三世诸佛法门心要”。第二天,玄奘大师再去找他 ,发现怎么也找不到了,于是感到这位僧人绝非等闲之辈。这个心要法门是什么呢?就是一本梵文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西游记》中,唐僧九九八十一难,其实只是用来说明玄奘大师取经路上阻碍重重,艰难。向天竺的这一路,充满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虽然没有白骨精和盘丝洞,没有火焰山和牛魔王,没有魑魅魍魉和八十一难,可却有一望无际的大漠黄沙,有荒芜人烟的戈壁荒滩。一路上还有关卡盘查、官府缉捕的困扰,有缺水断粮、迷失方向的危险。八百里戈壁,莫贺延碛,九死一生,在万分艰难的时候,玄奘大师总是持《心经》度过难关。就在玄奘大师抵达印度那烂陀寺,跟随戒贤大师学《瑜伽师地论》的时候,他与那位病僧不期而遇。那位病僧看见玄奘大师求法的愿望得以满足,就满心欢喜地祝贺他,并告诉他:我们昔日大唐一会,今天又在这里重逢。我就是观世音。所以,玄奘大师到西天取经,是观世音一路加持,是“三世诸佛心要”一路加持,才使得玄奘法师前往西天取经的弘誓大愿得以实现。这件事记载在《唐梵翻对字音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序》当中,这篇序为玄奘法师的大弟子窥基法师所写,不是别人口耳相传,不是道听途说,是窥基法师亲自从师父那里听来,然后把它记下来,写在这篇序言当中。这一部经,本来已经在《藏经》当中失传。在一百多年前在,敦煌石窟中发现了许多南北朝、唐人的写经,其中就有这部经典。这是一篇稀有难得的文字。玄奘法师的西行求法,前后历时十九年,行程共计五,堪称世界中古史上一次艰难而伟大的探险之旅,朝圣之旅,也是意义为深远的学术和文化之旅。

4、窥基大师临终偈

佛教八宗,西安占六。佛教传说秦代就已传入西安。西汉末年大月氏使者在长安向博士弟子口授浮屠经,被认为是中国佛教的滥觞。此后即在中国盛传不衰。魏晋时期(220-420),长安为佛教中心之一,西晋竺法护在长安青门一带译经,为中国早大规模翻译佛经活动;前秦释道安在长安组织译经10部187卷,并制定佛教礼仪规范,使沙门以“释”为姓,为佛教丛林制度奠定其基础;后秦鸠摩罗什在长安被拜为国师,在皇室御苑逍遥园以及大寺等地与弟子800余人译经300余卷,对后世中国佛教产生极深刻的影响。南北朝时期(420-589),经两次灭佛打击,但长安译经数总体上继续增加,佛寺不断兴建,佛派废续涌现,影响力仍呈提升趋势。隋唐(581-907)长安是全国政治文化中心。隋文帝开皇元年(581)诏令全面复兴佛教,4000多处寺院拔地而起,信众僧尼增至30多万。今西安许多著名寺院如大兴善寺、卧龙寺、青龙寺等皆建于此时。唐代20多位皇帝中,除武宗李炎外,其余都扶植利用佛教,佛教发展在唐代臻于高峰。时长安寺庙林立,僧尼云集,信众激增。涌现出吉藏、玄奘、杜顺、智俨、法藏、澄观、宗密、道宣、法琳、善导、窥基、般若、义净、惠果、善无畏、金刚智、不空、一行等著名高僧。中国佛教八大宗派有六大宗派此时在长安创立。即源于草堂寺、形成于曲江日严寺的三论宗;由道宣创立、以长安净业寺、丰德寺为祖庭的律宗;由印度高僧善无畏、金刚智、不空等人创立于大兴善寺、再盛于青龙寺的密宗;由善导大师创立、以悟真寺和香积寺为祖庭的净土宗;由法藏正式创立,以至相寺、华严寺、义善寺为祖庭的华严宗。这些宗派由长安传向国内各地,且远播日本和朝鲜及东南亚地区。日本有名的“入唐八家”中的六家,如空海、圆仁、圆珍等都来长安求学。并带回大量经书和佛教用品,对日本佛教发展产生极大推动作用。朝鲜半岛高僧义湘、圆测等人也因在华严和唯识方面卓越建树在长安佛教界享有崇高地位。宋代后长安佛教渐趋衰落,明清时更加萎靡不振。民国全国佛教呈复兴态势,西安出现深研佛学、著书讲经、校勘经典、创办佛刊、开设佛校和从事社会慈善等活动。大体而言,北京政府时期(1912-1927),主要目标是护法护教,建立佛教各种组织,延请高僧赴陕弘法,呼吁信教自由和保护庙产;南京政府时期(1927-1945),整顿僧伽制度,讲经弘法,培养佛教人才,创办各种报刊,刻印流通经典,兴办公益事业,参加抗战活动。但抗战胜利后内战再起,遂每况愈下,新旧两派纷争不已,组织涣散,佛教教育宣传活动冷清,佛事活动日稀,寺庙荒芜不堪,信徒人数锐减,僧伽备受摧残,全面趋于衰落。

5、辩机大师和窥基大师

外面虽好,毕竟不能久待,况且地上的积雪已经厚达尺许。在窥基的劝说下,玄奘回到燃烧着松木的译经堂里,将《般若经》的梵夹一层一层地堆放在桌案上。窥基一边帮忙整理一边问道:“师父真的打算翻译《大般若经》?”“当然是真的。”玄奘的语气极其平静,“般若博大精深,与中土众生有缘,早该全部译介出来。”“可是师父,弟子一直觉得,般若是偏空的。”窥基提醒他道,“一旦译成,势必会极大的丰富和完善中观一系的理论基础。”“原来你也这样认为?”玄奘看着心爱的弟子,神色显得有些意外,“窥基啊,你随我学佛已逾十年,怎么还有如此强的分别心?其实我跟你说,在印度,正是由于对般若的解读,才先后形成了大乘中观学派和瑜伽行派。中观是般若,瑜伽也是般若。我如今翻译《大般若经》,就是为了让国内同修看到这两个大乘学派的源头。”窥基奇道:“师父的目的还是要会通空有二宗吗?”“这不是会通,而是并存。”玄奘纠正道,“中观和瑜伽并非你想象的那么泾渭分明,只不过是修行者从各自不同的时空和角度来看待这个世界罢了。不仅是中观瑜伽,包括声闻、缘觉、菩萨乘都是一样。就好比你第一次来玉华时,不知上山的路径,所以才会刻意分别。但其实,哪条路都能通到山顶,不同的只是路上的风景和难易程度罢了。宗派和法门也是一样,无非都是求佛的因缘和方便,与渡河之舟、指月之指无异。我们学佛之人,不该对此枉自分别。”窥基愣了半晌,一时竟说不出话来。

6、窥基大师是谁的原型

无锡灵山祥符寺是千年古刹,佛教慈恩宗、唯识宗祖庭!现代寺庙旁建有佛教协会认可的东方大佛~~灵山大佛和世界佛教论坛永久会址灵山梵宫!唐代名将,开国功臣杭公杭恽,字永昌,号心斋,无锡马山人。因帮助李渊、李世民父子灭隋兴唐有功,官居右将军。唐贞观年间,杭恽解甲,荣归故里。他是位笃信佛教的人,在京城长安为官时,与当代高僧玄奘交往很深。后助玄奘法师,召集氏族宗亲,将小灵山周围几百亩山地捐出,修建佛寺——灵山寺。唐贞观年间灵山寺建成,由玄奘法师传法与弟子窥基法师在灵山寺举行盛大法席,窥基法师在此开宗,为慈恩宗第一世,也就是佛教教派中的唯识宗,也称法相宗、瑜伽宗。从此以后,灵山寺声名远扬,成为江南地区的一大丛林,窥基法师被称为“慈恩大师”。灵山寺背后灵山更被唐玄奘认定为神似天竺大灵山的中土小灵山!历代祥符寺几次被毁不久都被重建,近一次在1938年日本侵华战争时期三光政策中被烧毁,解放后经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建议重建,并提议修建东方大佛~~灵山大佛镇守中华大地的东方,以弥补五方大佛东方的缺口!新世纪佛教复苏兴盛,在无锡举办多次世界佛教论坛,并把灵山梵宫定为世界佛教论坛永久会址! #窥基大师简介#


版权说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标签:

下一篇:没有了



热点推荐
热评文章
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