桔子网

网站首页 文案大全 > 正文

形容惆怅和落寞的词语【100句简短文案】

2022-09-28 09:09:44 文案大全 来源:元新文案网
导读 一、形容惆怅和落寞的词语 1、独立的近义词零丁,孤苦,孑然,独处,孑立,落寞,孤立,伶仃,寂寥,孤傲,孤寂。 2、第一首起句就写金色的发钗,单看或平或喜,接着从“感君怜

一、形容惆怅和落寞的词语

1、独立的近义词零丁,孤苦,孑然,独处,孑立,落寞,孤立,伶仃,寂寥,孤傲,孤寂。

2、第一首起句就写金色的发钗,单看或平或喜,接着从“感君怜”到“蜡成泪”再到“锦衾寒”抒写哀愁情感,结句“更漏残”将这种情感推向高潮,才知起句所写的发饰映衬了女子的落寞。第二首起句写女子娇羞的神态,直到结句才点出“求仙”这一主旨,有画龙点睛之意。

3、第三联中“荒瘦”二字用得传神:数缕荒烟,几户人家,在暮色笼罩之下,尤显荒凉冷落;瘦野薄田,狭促如刀,瘦瘠之至。从情感寄寓来看:“荒瘦”二字,包含地僻、田瘦等多重意义,寄寓了诗人对山民的怜悯、关切,以及诗人被贬蛮荒的失意,极好地丰富了全诗的情感内涵。

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5、孤苦无依靠;瘦弱无力的样子。

6、 彻悟本性的人,纵然全世界的人都不了解他,他依然不觉得寂寞。

7、心理咨询中常用的基本情绪词汇

8、(块人独处):块然:孤独的样子。指远离尘俗,孤独地生活。也指孤单地住在某地。形容孤寂无聊的生活。

9、①“常”强调时间频度,“偏”突出情态;(析本义)②“常”将随朝暮变化的山色写为常着落日之色,“偏”将新月照落叶的自然现象视为有意为之;(描情景)③“常”与“偏”改变景物的客观性,为情造景,凸显诗人心绪与情感。(“艺术”角度说果)

10、杞人忧天、义愤填鹰、六神无主。

11、第一首起句写女子与心上人见面少,第二首起句写词人背对江边的楼阁,两首结句都写天快亮时候的声音,暗示一夜未眠之事,一写“玉籤”的声音映衬得等待之人的失望,一写鸡鸣来表示淡淡的哀愁。第四首起句叙事主人公都是楚女,一写楚地的女子回不了家,一写她想回南浦。第三首结句写大雁南飞之景,大雁可以南飞到家而女子却不能归,首尾对比更衬托漂泊之感。第四首起句写别离之事,中间写伤感情怀、起伏不定的心情,而到结句则有宕开一层之意,被西风阻隔的惆怅只留在这一面,那一面仍是离别的景象。

12、两首词的起句和结句都是写女子的妆容和服饰,将情感蕴藏,让读者去体会和感受。第一首是从他物来反衬情感,结句的“双双”二字反衬女子形单影只的愁苦。第二首则从“明月三五夜”的月圆人未圆,佳人独对圆月来反衬女子与心上人无法团聚的哀愁。

13、同伴/转令人意伤(温庭筠《河传》)

14、楚女不归/雁南飞(温庭筠《酒泉子》)

15、例句:在受到老师批评过后,他怅怅不乐。

16、“却望千门草色闲”一句中的“闲”字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赏析。

17、写出春雨后水边草木之貌;富有韵律感,增强表达果。

18、起句较重,直接抒情,结句较轻,情感暗藏景物中。只在温词中有,且只一首,即:

19、3:成语:怅怅不乐读音:(chàngchàngbùlè)

20、香玉/晓屏山断续(《归国遥》)

二、形容惆怅和落寞的成语

1、从具体操作来看,温词像一个爱情文艺片,画面唯美,主题蕴藏其中,每个人理解不同,作者亦不强求,只说给懂的人听;又像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色彩明丽而情感朦胧。韦词则像一个爱情故事片,直抒自身情感,主题明确,引起共鸣;又似一幅淡淡的工笔画,笔画清晰而情感直接。

2、简要赏析颔联中“常”“偏”两字的妙处。(3分)

3、惊恐万状、悲愤满腹、愤世嫉俗、

4、两首起句都写惆怅之情,且抒情主人公都是男子,一是梦醒后的情愫,一是离别时的情感。结句则都写女子的情态,体现相思之情,一写男子想象中女子的情态,一写印象中女子如花一样美丽,还是别时的样子。第一首起句“山月”与“朝霞”呼应,第二首起句的“红楼”和结句的“绿窗”前后呼应,色彩分明。

5、造句:对那些孤苦无依之人,我们不能见死不救。

6、起句具体写事,结句阐发道理,表达人生感悟。只有韦词中运用,共2首,分别是:

7、例句:她分手后总是怊怊惕惕的,精神很不好。若有所失好像丢了什么似的。形容心神不定的样子,也形容心里感到空虚。怅然若失怅然:失意,懊恼。心情沮丧,像丢了什么东西。形容心情失落的样子。希望能帮助到你(年少轻狂)古意:指年轻的人看待事物、处理事情比较轻浮、狂妄,不会深思熟虑,总是想当然,自以为是。(类似的词语):初生牛犊不怕虎,桀骜不驯,不羁,年少无知,懵懂率性,标新立异,恣意而为。失意、伤感、悲伤、惋惜、惆惋、失意shīyì

8、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

9、写日记是好的自我沟通的方法,每天写上一千来字,既整理自己的思路,反省当日之进步与不足,梳理自己的情绪,释放一些不快,又可以学会遣词造句,天长日久,手能写之,口必能言之。

10、(凤只鸾孤):只:单独。凤和鸾比喻夫妻。单只的凤,孤独的鸾。比喻夫妻离散。

11、起句绘景,视角较开阔,结句写人,着力点在细节,有大开小收之感。如:

12、星斗稀/旧欢如梦中(温庭筠《更漏子》)

13、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注)湿。

14、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15、(注)元和十一年(816)春,柳宗元堂弟宗一从柳州到江陵,柳宗元写诗送别。此时柳宗元已被贬为柳州刺史。

16、具体看来,温词主要运用景起事结、景起景结、人起事结和景起人结这四种起结方式,共占总数53%,可见温词多通过外在的物象来寄托个人情感。景起事结占总数17%,景起景结占总数14%,尽显温词含蓄之笔,亦体现其对景物描写的掌握。人起事结和景起人结各占总数11%。温词没有运用事起人结、事起议结、情起人结和情起事结这四种起结方式,起结方式数量关系为“景起事结”>“景起景结”>“景起人结”=“人起事结”>“景起情结”>“人起景结”>“事起景结”>“事起事结”=“人起人结”=“人起情结”=“事起情结”=“情起情结”>“情起景结”。

17、(注意)赏析字(词)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要注意根据题目要求,把该字(词)放到具体的诗(词)句之中,并结合全诗(词)的结构、意境、情感,特别是主旨来分析该字(词)的语法特点或表达技巧。

18、翻译:日暮黯淡,愁云密布,心烦盼着春来,春来更无意绪。

19、由近到远,起句写人物外貌、动作等细节之处,结句则是景物的泛写。只有温词运用此方式,且都写女子的别离相思的哀愁和闺情心事。如:

20、孑然一身 孤孤单单一个人。

三、惆怅形容什么

1、赏析本诗颔联中数量词运用的妙处。(5分)

2、温词起句写花、鸟,结句写鸟,“花谢”、“声歇”、“春又残”写暮春景象,在这一番衰败的景物中衬托女子相思哀怨之情。韦词起句写入宫后时间飞逝,在幽闭的宫中虚度年华,结句写黄昏的宫殿,日落时幽暗的色调,冰冷寂寥,从景物上可以看到女子的宫怨之情。

3、怅怅:失意的样子。形容懊恼不快乐的样子。

4、(赒穷恤匮):赒:周济,救济;恤:抚恤;匮:缺乏,不足。接济救助鳏寡孤独及其他贫困的人。

5、(孤形吊影):孤形:孤零零一个人;吊:悬着。形容孤独无依。

6、一开篇用两个叠音词写景抒情,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果。“葱葱”,状写出溪边树木的葱茏茂盛的特点;一个“暗”字,写出了“溪树”的色调质感。由于受溪水的滋润,树木显得格外枝繁叶茂,与前面的“葱葱”相呼应。第二句的“靡靡”写“江芜”在微风吹拂下摇曳起伏的情态。这里的“靡靡”,指风吹草伏的样子。而“湿”字为下句写“雨过”时的情景做了铺垫。诗的后两句,想象新奇:下雨过后打开帘,满野春色一齐涌进房中来。这是我们都感受过却不易写出的情景。“入”字把春光的浓郁蓬勃而不可阻遏之势,十分形象地表达了出来。诗人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7、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

8、造句:当我骑车经过一段两旁都种满高高的甘蔗林时,四周寂寥无人,忽然,看见了一位老伯正挑着大袋废品踉踉跄跄地走在马路上。

9、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

10、解析此题为炼字题。答题格式基本为:字的含义+句中意义+作者情感。开头两句,表面上是在描写晚秋自然景物的凋落,而实际上是借此来反衬诗人落魄无依的郁闷心境。“小虫”,指促织(即蟋蟀)。晚秋天凉,促织鸣声四起,催促妇女织布,赶制裘衣。言外之意是:又到了晚秋的季节,妇女们都在辛劳不息,自己当年也曾想过要干一番事业而落魄至今,一事无成,再也难以展露才华。光阴徒催人老。一个“知”字,一个“催”字,表达出这种难遣的郁闷心境。

11、(20湖北高考)请赏析“独向长空背雁行”中“背”字的表达果。

12、(20湖北高考)简要分析第三联中“荒”“瘦”二字的妙处。

13、何处游女/门临春水桥边(韦庄《清平乐》)

14、叙事是一个面,写人则落实到一点,情感走向则从开到合。只有韦庄词中运用。如:

15、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6、造句:他一个人孤寂无助,只有形影相吊。

17、绝代佳人难得/惆怅旧房栊(韦庄《荷叶杯》)

18、起句描写人物外貌和人物关系,结句抒发的都是愁苦之意,表达闺怨的主旨。如:

19、韦词则主要运用景起事结、事起情结和景起人结这三种起结方式,共占总数42%。这与韦词写作多记真实事情、擅赋真情的写作特色分不开。景起事结占总数17%,事起情结占总数15%,景起人结占总数10%。韦词没有运用人起人结、人起景结、事起景结和情起景结这四种起结方式,与合计的、温词的起结方式数量关系不同,韦词的是“景起事结”>“事起情结”>“景起人结”>“景起情结”=“情起事结”>“事起事结”=“事起人结”=“情起人结”=“情起情结”>“人起事结”=“人起情结”=“事起议结”=“景起景结”。

20、只身(zhīshēn)

四、形容惆怅和落寞的句子

1、可见,动词在传递诗人心境方面,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2、春日游/不能羞(韦庄《思帝乡》)

3、小山重疊金明灭/双双金鹧鸪(温庭筠《菩萨蛮》)

4、2,怅怅不乐,读音:(chàngchàngbùlè)

5、花无人戴,酒无人劝,醉也无人管。

6、你问的是表达内心惆怅的词语?

7、劝君今夜须沉醉/人生能几何(韦庄《菩萨蛮》)

8、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

9、噤若寒蝉、黯然神伤、自惭形秽、

10、(顾影自怜):顾:看;怜:怜惜。回头看看自己的影子,怜惜起自己来。形容孤独失意的样子,也指自我欣赏。

11、本诗前四句,天尚曚曚,诗人驱车赶路,登上盘绕的五盘岭,见青山葱茏,天高地远,风清气爽,境象开阔,心中为之一荡。远处江水汹涌澎湃,波涛起伏,撞击着巉岩峭壁,一个“斗”字形象地写出了两岸崖石耸峙,犹如两兽相斗的形态。“攒”字形容群峰相连,层次莫辨,仿佛聚在一起。太阳尚隐于群峰中。

12、“葱葱”“靡靡”两个叠音词有什么作用?(2分)

13、温、韦词运用起结方式属于中高频层级的共4个,分别是景起人结、景起景结、景起情结和事起情结。

14、(表示“失意”之意)心中伤感。。。惘然如梦。。失意的样子;心中若有所失貌。心里好像失去了什么的样子,如做梦一样。

15、让学员进行角色扮演,组织角色语言去演讲,叫“情境模拟训练法”,比如扮演律师,扮演市长答记者问,扮演领导开动员会,扮演新郎新娘即兴发言等等,还可以选择小品中的角色扮演,直接让学员去演小品,去扮演作品中出现的不同的人物,当然这个扮演主要是在语言上的扮演。这种训练的目的,在于培养人的语言的适应性、个性,以及适当的表情、动作。

16、此诗内容时令是秋季,时间是暮色夕阳。诗人看似旷达、闲淡,实则落寞、惆怅。首联即说“了不为秋悲”,诗人心境看似旷达、闲淡,实则是对现状不可改变的无奈之叹;中间两联寒山、落叶、霜风、残菊等意象的悲苦色调,透露出内心深处的忧伤与落寞;尾联在烛光下饮酒的场景,流露出终老山林的惆怅。后面三联以斜阳、落叶、孤鸿、残菊、短烛、低横北斗等低沉意象为主,缀词成章,惆怅失意之情溢于言外。

17、我们明明都会料到事情的结局,却要走一段很远的行程去探索它的意义,我们的路途,不过是在毫无意义的上演一个闹剧的圆。

18、(雨愁烟恨):烟雨所引起的人的惆怅哀愁。

19、(20山东高考)“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作简要分析。

20、痛心疾首、怒火攻心、追悔莫及、

五、惆怅是形容词吗

1、(鸾只凤单):孤独的鸾凤。比喻夫妻或情侣离散后的孤单情形。

2、(伶仃孤苦):伶仃:孤独,没有依靠。孤单困苦,没有依靠。

3、1:成语:怅然若失读音:(chàngránruòshī)

4、韦词的这两首词,起句都写醉酒之事,中间都写醉后开怀之态,第一首是“遇酒且呵呵”,第二首是“惊睡觉,笑呵呵”,结句则都是感慨人生苦短、及时行乐的洒脱之语。第一首写对酒夜聊,第二首则写夜归的醉态。

5、动词是表现人(物)的动作的词语,分析时可从人(物)的动作特点的角度进行,同时,要注意挖掘动词在语境中的“动态之美”。

6、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唐代杜甫《对雪》

7、 孤掌难鸣 一个巴掌拍不响。比喻力量孤单,难以成事。

8、怅惘指惆怅迷惘,属于因失意而心事重重而表达一种内心状态。

9、烟水极天鸿有影,霜风卷地菊无姿。

10、镜水夜来秋月/正思惟(温庭筠《荷叶杯》)

11、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②。

12、起、结都描写人物,通过人物自身来表达情感。只有温庭筠在词中使用。如:

13、相见稀/玉籤初报明(温庭筠《更漏子》)

14、总有那么一个人,不管他以前如何对你,你总会找到原谅他的理由。

15、两首都表达一种愿景。第一首起句即写离别后的相思之情,夜夜都在听更漏之声,时间之久以至更漏都“残”了。结句则问到底何时才能实现一起去长安的约定。不过问也没用,因为早就是“咫尺画堂深似海”,只能表达盼望之意聊以安慰自己。第二首起句即点题,抒发当时在江南的快乐之情。结句则写在江南待到白头也不回去,要留住这样的美好。但是这只是一个愿景,现实不会成立,所以才有这样一个赌咒之言。

16、怊怅若失,怅怅不乐,怊怊惕惕。

17、 伶仃孤苦 伶仃:孤独,没有依靠。孤单困苦

18、秋季班结业丨结束是新的开始,虎年也要“虎虎生威”~

19、(注)①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春,岑参作为僚属随剑南西川节度使杜鸿渐入蜀平乱,途经五盘岭时作。五盘岭:秦、蜀交界处峻岭,其山道曲折盘旋,故名。②出五盘:攀越五盘山道登上山巅。

20、造句:我的人,使我的生命不再孤单;感谢我的敌人,让我认识自己和看清别人。


版权说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标签:




热点推荐
热评文章
随机文章